林風眠(1900-1991 年)出生於中國廣東梅縣,當時正值社會和文化的深刻變革時期。他年輕時接受了中國古典教育,在著名藝術家的指導下掌握了傳統水墨畫技法。1919 年,林風眠前往法國,在著名的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西方藝術。在歐洲充滿活力的藝術環境中,他接觸到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作品,這些大師對色彩和形式的表現力深深影響了他的藝術感覺。他中西結合的畫風體現了這些流派的影響,其作品曾入選法國秋季沙龍。林風眠於 1925 年返國,被聘為北平國立藝專校長。後受蔡元培之邀,赴杭州創建國立杭州藝專並任校長。他經常撰文宣傳中西藝術結合的創作經驗和理論。 1997 年移居香港,仍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創作直至晚年。他赴港前將其在上海時創作的 105 幅作品存放於上海中國畫院,不久又將這批存畫全部捐獻國家。


20 世紀 20 年代回到中國後,林風眠致力於綜合東西方藝術傳統。他試圖為中國傳統水墨畫注入西方現代主義的活力和實驗精神,使之煥發新的生機。林風眠從兩種文化中汲取靈感,形成了獨特的風格,其特點是用筆大膽、色彩鮮艷、構圖和諧。他的創新方法預示著中國藝術發展的新篇章,使他被公認為中國現代繪畫的先驅之一。


林風眠是現代主義的先驅,以其對中歐風格、題材和方法的出色融合而著稱。他先後在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和杭州國立藝專任教,為中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育家,林風眠為中國現代藝術奠定了基礎。在其漫長而富有成果的一生中,林風眠的繪畫吸收了多種風格,是最早認真研究歐洲現代藝術和傳統水墨畫的中國藝術家之一。


林風眠的一生經歷了無數動蕩和悲劇,包括他的許多作品在抗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毀。盡管時局動蕩,生活磨難重重,但林風眠從不氣餒,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情,並為之不懈奮鬥。